經營動態

逐綠而行,向新而攀——海螺集團以綠色低碳實踐繪就綠色轉型新圖景

發布時間:2025-08-19

  “企業的環保工作就應從管理思路和先進的生產工藝入手,目標要遠,起點要高,切實造福於人類。”這句高瞻遠瞩的指示,源於200342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誌對建德海螺的實地考察。

  二十余載光陰流轉,這份殷殷囑托早已融入海螺集團的發展血脈,化為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的不竭動力。值此815日全國生態日,再次回望,更能真切感受到海螺集團 “逐綠而行、向新而攀”的堅定步伐與使命擔當。

  一、能源革命:構建多能互補體系

 

  面對水泥行業高耗能的挑戰,海螺集團堅定推進綠色低碳變革,推動能源結構焕新升級,大力投資建設風、光、儲等新能源項目,新能源電站裝機量達1GW,並積極探索氫能在水泥行業利用。

 

  同時,加大替代燃料的使用,在枞陽海螺建成國內水泥行業首個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,超80%的熟料基地公司推廣使用替代燃料

 




 

  在山東濟寧,建成行業首個“零外購電”低碳園區,融合光伏、風力、余熱、垃圾、生物質五大清潔能源,配套AI負荷平衡調度系統,實現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00%,年減排二氧化碳約5.2萬噸 。

  二、智能賦能 激活綠色轉型“智慧引擎”

 

  海螺集團將數字化、智能化作為推動綠色變革的關鍵力量,讓傳統產業焕發新生機。

  建成建材行業首個AI大模型,在40余個場景實現應用突破。在濟寧“零外購電”園區,AI模型能提前24小時預測風、光發電量,智能調度系統據此提出生產建議,實現“以需定產、以產調能”的動態平衡。

 

  從國內首個露天水泥礦山礦車無人駕駛項目,到行業首個水泥全流程智能製造工廠,再到實現對礦山全方位精細化管控,海螺集團通過數字技術將節能降碳貫穿於生產的每一個環節。

  三、減排降碳 打造綠色製造標桿

 

  海螺集團強化實施汙染物超低改造,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,積極承擔社會環境責任。累計投入超60億元實施汙染物超低排放改造,自主研發SCR深度脫硝等關鍵技術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顆粒物平均排放濃度大幅低於國家標準

 

  全面發展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危廢項目,在國內21個省市區推廣超百個環保項目,固危廢年處置規模超千萬噸,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“凈化器”和政府“好幫手”。

  四、成效顯著 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

 

  通過一系列系統性舉措,海螺集團的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
  與“十三五”末相比,集團噸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了13%,噸熟料單位產品二氧化碳排放濃度下降了4%,碳排放總量下降了20%。所屬水泥企業主要排放口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顆粒物平均排放濃度遠低於國家及地方排放標準,其中氮氧化物濃度較“十三五”末下降了52%

 

  集團成功入選中國工業碳達峰“領跑者”企業、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、全國首批“數字領航”企業,並榮獲中國工業大獎。旗下擁有27家國家級“綠色工廠”和44座國家級“綠色礦山”。

  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,海螺集團的每一座工廠,都在努力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堡壘。展望未來,在實現“雙碳”目標的征程上,海螺集團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,強化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,在守護碧水藍天的同時,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,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海螺力量。